誰有資格使用天母球場?

【蘇彥彰/文】
2002/2/27發表於「球魂」

隨著農曆春節結束,新的一年開始,職棒球季的腳步也已經逐漸逼近了,國內各職業球隊在這兩天都已陸續展開第二階段春訓,為即將來臨的新球季作準備。然而和過去幾年有點不同的是,過去幾年在一月份即可敲定的職棒賽程,今年到目前為止依然尚未定案,原因在於國內兩職棒聯盟都有意進駐的台北市天母球場,因為當地居民的反對而遲遲不能列入正式的比賽場地中。

台北市政府和天母居民間關於「天母球場不讓職棒進駐」的「協議」,其實是從天母球場興建前就已經存在,但是由於台北市立棒球場尚未拆除,而且天母球場僅可容納六千名觀眾等等諸多因素影響,並未引起太多人的關切,然而在2000年底台北市立棒球場拆除,原址將改建為可容納一萬五千人的多功能室內體育館(不包括棒球場)後,要求天母球場開放供職棒使用的聲音便開始出現,而後2001年時為了主辦第34屆世界盃棒球賽,主辦單位之一的台北市政府花費鉅資,將原本被譏為「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天母球場整建為左右外野99m,中外野120m,可容納1萬名觀眾,配備價值五千萬元的LED戶外全彩電視螢幕(由松下資訊科技公司提供),合乎現代國際標準的棒球場,加上在世棒賽中中華隊表現精釆帶動國內的棒球熱潮,各項客觀環境和兩年不可同日而語,使得不論是職棒球團或是球迷,都希望全新的天母球場能成為職棒比賽場地之一。

天母當地反對職棒進駐的居民對這樣的要求當然感到不滿,質疑職棒會帶來噪音、髒亂和交通壅塞,而且當初在興建天母球場時,市府就曾經承諾天母球場不會用作職棒比賽之用,怎麼經過了一個世棒賽後一切就變了樣?而職棒球團、球迷也是理直氣壯,認為花大錢整建的天母球場是屬於全台北市、甚至全國人民的公物,不是天母當地22個里居民的私有物,雙方各有其立場,開過幾次說明會結果都是不歡而散,沒有具體性的結論。

今天球迷們認為天母球場應該提供給職業棒球使用的理由大致有以下幾點:

1.天母球場在經過市政府支出大筆經費整建後,在場地規模、設施水準等各方面已經成為國內最優秀的球場之一,沒有理由為了在不同時空背景下另一位政治人物的承諾,而使得這座一流的棒球場每年只能讓國內業餘球隊使用短短二、三十次。

2.天母球場在世界盃期間也是主要比賽場地之一,期間有不少場次出現近滿場的觀眾,卻也未曾出現反對者所言「球賽造成交通癱瘓」的情形,而且職棒球團和台北市政府已承諾會實施包括接駁公車在內的交通改善方案。

3.中華棒協已邀請日本職棒歐力士藍浪隊和大榮鷹隊於今年的5月中來台進行2場正式的職棒球季賽,地點正是台北市天母球場,同樣是職棒比賽,沒有理由對國內職棒有不平等的待遇。
身為一個棒球迷,又非天母居民,基本上筆者是沒有立場也沒有必要,去分析天母居民和職棒球團球迷之間孰是孰非,以下所述只能算是在正反兩方關係交惡,各種脫序、謾罵、非理性言論盛行的當下,提供雙方一些從不同角度觀察所得到的心得。

首先,天母球場對現在的台灣而言的確是不可多得、甚至是求之而不得的好球場,這樣的好球場,當然會讓球員想進去打球,讓球迷想進去看球,然而,天母球場有多好,跟國內職棒球隊能不能、該不該、是否理所當然進駐這座球場,是兩碼子事。

為什麼?

就如同前面所述,天母球場在為了主辦世界盃棒球賽,而由市政府動用鉅額公費整建大幅提高硬體水準後,客觀上已經不能再以所謂的地區性(社區性)球場待之,必須將之視為國家級的體育運動設施,其管理使用的目的和標準,也變為以培養全民體育風氣、提昇國家運動水準為最高宗旨,然而,這就代表目前國內的職業棒球運動可以正大光明的進駐、使用這座由全國人民血汗錢建構而成的棒球場?

國內的職棒運動發展至今將進入第13個年頭,其間的發展歷經各種高低起伏,從89年中華職棒聯盟成立,90年中華職棒開幕,90至95年連續6年平均觀眾人數超過5000人,至96年中爆發所謂「黑鷹事件」的職棒簽賭案。之後,於96年初成立的台灣職棒大聯盟和原有的中華職棒聯盟之間,亦由同年底中華職棒9位明星球員為爭取更好的待遇而跳槽至台灣大聯盟開始,進入雙方長期惡鬥的局面,引起棒球界、球團和球迷極大的爭議,牽連所及使得職棒比賽的吸引力消失無蹤,中華職棒平均觀眾人數也從96年的4500人快速下滑至不到2000人,元老球團三商虎隊和味全龍隊先後宣告解散。

而約略在職棒進入黑暗期的同時,我國的整體棒運也面臨空前的重大挑戰。國際賽方面,自92年巴塞隆那奧運獲得銀牌,該屆國家隊成員大量投入國內職棒戰場後,中華隊就未曾再取得奧運參賽權,而另一項重要的國際棒球賽事「世界棒球錦標賽」,於職棒開打後中華隊的成績也從88年的第3名,快速滑落至90、94年第六名,以及98年的第13名(該年共十六隊參賽,中華隊在預賽八隊中排名第七,只領先俄羅斯隊)。國內棒球方面,在球員簽賭案、跳槽案爆發,棒球運動標榜的「清新、健康」形象破滅後,連帶使得學生棒球、業餘社會人棒球以及國軍棒球的發展受到極大的衝擊。民國79年,也就是中華職棒開打時,國小棒球聯賽也在同時正式起步,其後參賽隊伍最高曾超過800隊,然而今年四月將進行的少棒聯賽,軟、硬式參賽隊伍總計只有44隊,為全盛期的百分之五,明年甚至很可能會取消全國少棒聯賽,而青少棒、青棒隊隊伍同樣銳減,著名的華興中學棒球隊在經費、人員上已開始縮編,就連長久以來在國內棒壇扮演重要角色的國軍棒球隊,同樣由於國軍配合行政院的人事精簡方案使得球員人數極端不足,已經確定將於今年6月份隊中球員全部歸建後解散。

我國的棒球運動從最高峰淪為如今的慘況,只不過是短短幾年--從職棒開打時起至今--而已。

那又如何?棒運沉淪又不全是職棒造成的,國內體育運動生態長久不健全、政府補助經費減少、全球經濟不景氣、國際賽開放職業球員參賽、有線電視大量引進國外高水準棒球賽事等等,不都是棒球運動對外失利、對內蕭條的原因嗎?沒有理由把罪過推到十幾年來賠錢經營的職業棒球頭上!

的確,一切的一切不全是職棒的責任,但我們的社會大眾,不論是球迷、非球迷的大眾們,到底為我們的職棒付出、犧牲了多少呢?具體面的娛樂稅收減免、形式面的外籍球員簽證程序簡化、顯性面的球場週邊噪音和交通公害、隱性面的其它體育運動項目受照顧程度減低,以及其它很多很多……。

吾等為職棒提供了這麼多有形無形的優惠,難道不能期待職棒的發展能為我們的社會、我們的廣大民眾,特別是一直被視為(或者自稱為)弱勢小眾的球迷們,免除前面提及,十年來棒壇所面臨的種種不幸?或者至少,能將其減到最低的程度?

難道我們的職棒經營者、棒壇指導者、以及自覺受盡委屆,如今為了爭取天母球場而口出惡言的球迷們,認為假設12年前職棒未開打的話,我們的棒運會比現在更低迷?認為我們將會在世界棒球錦標賽中得到比13名還差的成績?認為棒壇會爆發更大規模的簽賭、跳槽案?認為少棒、青少棒、成棒及以國軍隊數目會消失得比現在更多更快?

又或者,認為職棒球團每年所付的球場租用費和前述的社會成本相比,已經足夠作為相當的對價了?

難道我們不應該要求站在棒壇金字塔頂端的職棒,扛起棒運發展火車頭的重責、負起承擔棒球運動興衰的大任?或者至少,把職棒自身內部的問題處理妥當,不要再上演一幕幕聯盟、球團惡鬥的鬧劇,不要再出現剝削球員基本權利以圖利的醜態?

如果你認為上述問題的答案都是否定的,那麼拜託,千萬不要認為職棒去天母、或是任何一個新、舊公立棒球場打球是理所當然的--即使是付了場租--這樣的想法只會使得屬於你我的職棒發展得更慢、更畸形,使得屬於你我的棒球運動,在日後遭受更多的苦難。

天母球場真的是屬於全國人民的公共財,但是職業棒球啊!你有資格用它嗎?


 

球迷園地

 

這是一個歡迎球迷來投稿的專欄,請各位球迷來信給球魂網站盡情發揮自己對於棒球的看法